一個人走投無路的時候,可以有很多選擇,像是學日劇裡的木村拓哉給自己放一個長假,或是離開去一趟沒有意義的旅行,不過當一個男人失業要面對他的家庭時,或許就無法那麼自在的去面對這些,有時候只能眼睜睜站在那邊的看著,當初自己辛苦守護的價值在瞬間裂解。在某種既定的社會秩序下,父親賺錢、母親持家、小孩認真讀書,每個人扮演好的自己角色,即使隱含即使壓抑與不滿,但只要是衣食無虞,放任各自無傷的小哀號一下,日子就在這種狀似和諧的外表下得過且過。

但是現實是殘酷的,建立在某種供需下的依存關係,平常我們用愛來形容。那些夫妻、小孩之間的愛,一旦失去了重要的經濟來源,那原本以家庭為一個單位的東西,就會裂解出每個成員的自我,或許很無奈的現象吧!當人要靠自己過活的時候,誰都不願意再忍受對方。愛是什麼樣的東西?我想起那首小時候在教堂唱的歌,愛是恆久忍耐又有仁慈......,現實社會對愛有這樣的期盼,似乎只是一種信仰上不切實際的救贖。

電影《東京奏鳴曲》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,電影開始46歲的男主角龍平在金融風暴下面臨裁員,找不到相同待遇的工作,卻又不敢跟妻子坦白,每天西裝筆挺的在外面閒晃,跟著遊民排隊領便當,回家後還要面對自己兒子的挑釁,小的執意要學去鋼琴,行蹤飄忽不定的大兒子,某日出現竟然是要他簽字同意他去當美國傭兵....

台灣過去的社會議題,常常對抗某種父權體制,但是一旦這個體制瓦解了,每個人浮現的自我就會變得充滿疑惑,爸爸如果不是以前的樣子,那未來爸爸應該是什麼樣子?女人若不想跟以前的媽媽一樣煮菜洗碗,那未來的媽媽又會是什麼樣子?過去那些價值在鬆動裂解的時候,每個人的心裡都充滿不安!混亂中誰願意承擔責任?還是在互相推諉後,孤老一生繼續留下心中那個無解的問題?

電影裡,他們一家人在這樣的變動中,各自經歷了一段出走的小故事,幽默的笑場中含著溫情與心酸,平實的運鏡,不做作的打光,導演保持一種距離取景與觀點,彷彿帶我們窺探他們生活中不為人知的尷尬情事,印象中最深刻的對話,在機場即將要去美國傭兵大兒子,自以為是的問媽媽說︰「你要不要跟爸爸離婚?」「趁著還年輕早點離婚!」媽媽聽了嚇一跳,笑笑溫柔的對他的大兒子說︰「當家庭主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啊!」。我想,即使在別人的眼中,那些過程是如此的不堪,只要是有心不離不棄,終究會看到那最清澈的人生風景,電影結尾看到爸爸眼中閃爍的淚光,我懂!黑暗中所有的等待與辛苦都不算什麼,卑微的心只要看到那一點點曙光,就會有力氣再走下去吧!

去看看:東京奏鳴曲

1230164352890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yeno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